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人民广场浮雕序文硬伤(下)‖ 十万屯兵开荒云浮

2023-05-06 21:54:03

前 言

云浮市人民广场有一座大型花岗岩浮雕,正面是雕像,背面是序文。从序文的落款看,浮雕创作者为陈洪辉;序文书者为李照东;浮雕所立时间为2000年9月。但没有交代序文作者是谁。

陈洪辉先生创作的浮雕,其雕刻艺术水平是相当高的;李照东先生书写的序文,其书法艺术水平也是相当高的。但序文作者,其语文水平和历史水平就相当低了,与整座浮雕作品和序文书法完全不匹配。本文分上、下两篇说说该序文其中两个章节的硬伤。

十万屯兵开荒云浮

十万屯兵开荒

云浮市人民广场大型花岗岩浮雕背面序文的第三篇是《十万屯兵开荒云浮》,全文如下:

明初推行屯田制,大量参预屯田之汉兵落籍云浮境内,大批汉人迁居泷江两岸。自此汉人入主是地。

2022年11月1日,我在本公众号发表的《30年前,我主编的矿志出版了‖五、字字来得不容易!》已指出,说“十万屯兵开荒”“大量参预屯田之汉兵落籍云浮境内”,完全作者的想当然,没有任何历史依据。但没有进一步展开阐述。现对这一问题再进行比较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这里首先要明确,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就已经在如今的今新兴县地域设置临允县(县治在今新兴县城),到万历五年(1577年)罗旁瑶乱被平定后,已被开发了1000多年的新兴县,开荒已不可能还成为该县的中心工作。因此,本文主要把着重点放在罗定州本州和东安县、西宁县。

一、明、清历史上的“十万大军”

东安县境图

明、清历史上与如今云浮地区有关的“十万大军”,只有万历四年(1576年)平定罗旁瑶乱的朝廷大军。

我在《30年前,我主编的矿志出版了‖五、字字得来不容易!》中曾引述过康熙十一年《东安县志》的有关记述,这里再引用几段有关记述说明之。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卷之七·兵防志·地方纪略》:

今上万历四年以前,四十余年猖獗弥甚,鱼肉乡村,戕毒将领,南岸生民居者□□□席,行者命同朝露,江河之间,野渡无人,于是督抚殷公正茂疏剿。旨下,凌公云翼继之,大调广西目兵及广东各营土、浙兵十万有奇,统以司道、总兵、参游等官,分为十哨,以丙子仲冬入山,越明年丁丑四月班师,计□擒及斩首及俘获男妇四万余人,百年毒祸一朝洗雪,漏刃犹存,狼心未释。

康熙二十六年《罗定州志·卷之一·舆地志·纪略》:

神宗万历四年冬十一月,总督都御史凌云翼、都督佥事张元勋、李锡等大征罗旁。……大调广西目兵及各营土、浙兵十万有奇,多方集议,定计誓师。

乾隆《新兴县志·卷之六·编年》:

(神宗万历)四年……罗旁猺贼盘踞山谷,称盘瓠氏遗裔,日肆暴掠,都御史凌云翼等分十哨,以参加侯熙、游击陈典督新兴哨讨平之。

除了万历四年(1576年)朝廷平定罗旁瑶乱的十万大军外,谁还能找得出第二个与如今云浮地区有关的“十万大军”的历史记载?

二、“十万大军”落籍云浮境内了?

罗旁大征后,这十万军队去了哪里?

关于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能予以正面回答,但我们可以看看罗旁大征后东安县、西宁县的驻军情况。

康熙十一年《东安县志·卷之八·兵防志·善后兵四营》:

前营在尖底,左营在冲天岭,右营在富禄,后营在三岭。每营把总一员,哨兵五名,旗总十五名,队长并高招手四十六名,散兵并杂役共四百八十五名。周年计兵饷二万二千七百八十五两有奇。今官兵裁撤,各营俱废。

罗旁大征结束后,留在东安进行善后的军队,只有4营,每营把总、哨兵、旗总、队长和高招手、散兵和杂役共552名,4营就是2208名。

西宁县境图

中宪大夫、广东等处提刑按察司、奉敕整饬兵备兼分巡岭西道副使洪有复为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写的《西宁县新志序》说:

西山之戍屯聚数千,皆乌合之众,一旦脱巾而呼,何以制之?则驭之难。

明万历二十年前,戍屯在西宁县的军队,不过“数千”人,如此看来,加上罗定本州的驻军,“十万大军”最多也只有万来人留下来,何来十万之众?而且,即使留下来的万来人也属于军籍,并没有落籍云浮境内。

需要提请读者注意的是,这里的“屯戍”不是屯田戍边的意思,而是屯兵防守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些守兵与屯田无关,与开荒无关。

康熙十一年《东安县志·卷之九·名宦志·太保陈龙厓公传》:

时浙兵久戍骄恣,公以法绳之。

因为陈璘“大兴土木,营寺庙,役部卒,且勒其出赀”,留驻东安的部分浙兵叛变了。由此可知,包括浙兵在内、留驻东安的2000多名大征士兵,只是负责驻守,不参与开荒。

三、十万大军转业了?

也许有人会说,十万大军是留下来开荒,只不过他们大部分都解甲归田,转业了。

有没有这个可能呢?回答是:完全不可能!

万历三十年(1602年)编成的郭裴《广东通志》卷之六十二《郡县志四十九·罗定州·户口》记载了罗定州、东安县、西宁县的人口:

国朝万历二十年罗定州,户:二千五百一十九。口:八千六百二十。东安县,户:二千一百七十八。口:四千七百二十六。西宁县,户:二千五百九十。口:一万零七十九。

到了万历三十年(1602年),罗定州一州二县的人口才2.3万多一点,如果十万大军解甲归田,转业了,变成了民户,罗定州一州二县人口怎么会只有2.3万?

四、云浮的荒地谁来开?

罗定州是由隋朝已经设置的泷水县升格而成,泷水县升格为罗定州后,把不少原属泷水县的土地划分给了西宁,罗定本州剩下州城附近的一大块。地广人稀,并不是罗定州建立后罗定本州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退一万步讲,即使十万大军留下来开荒,也不可能在罗定本州。

人民广场浮雕正面

地广人稀,是新建的东安、西宁2县面对的突出问题,当时两个县的官府,其中心工作都是“召民承田立籍”,让移民们来开垦云浮的荒地!

康熙十一年《东安县志·卷之二·舆地志·沿革》:

东山城麒麟石,城成,定县名为东安,剖符设官,召民承田立籍。

康熙六年《西宁县志·卷之一·舆地志·沿革》:

由泷江分界,立东、西两县,各设参将统两所以守之。西为西宁县治,召民承田立籍。

“召民承田立籍”就是招来移民,让他们承担开荒种田的任务,给入籍东安、西宁的移民建立户籍。

移民参加筑城工作,官府会免费给予他们田地。陈璘《罗旁善后功绩碑》:

善后建邑之初,听民迁徙,筑城助工,授田与世业。

善后建县工作开展初期,任由百姓迁徙东安,参与修筑城墙工作的,官府按户无偿分配田地,让他们可以世代耕种。

陈璘《罗旁善后功绩碑》:

大司马凌公面谕璘曰:“东山,尔辖地也,东山草创,民未安辑,尔既有承劳,且捐赀募兵以充戍守,若能授田立家,新附之民永有固志矣。”

凌云翼对陈璘说:如果你陈璘一家能接受官府无偿提供的田地,成为东安县移民,将会让其他新移民安心留在东安生产生活。这里“授田立家”的“授”是“受”的通假字,接受的意思。“授田立家”是接受官府无偿给予的田地,在这里安家。

东安县是这样,西宁县同样也是这样。康熙六年《西宁县志·卷之九·人物志》岑永清传:

林、吴两明府遗先生田百余亩,先生峻却之。

这是说林致礼、吴道远两位知县按当时的移民政策,分别赠送100多亩田给岑永清先生,但岑永清先生都坚决拒绝了。

由此可知,罗旁瑶乱平定后,东安、西宁的荒地,是官府招来移民开垦,完全不是留下十万军队,让他们来开垦。

五、入籍的是部分狼兵

大征罗旁的十万大军,只有人数不多的狼兵留下来屯田并入籍东安、西宁,开垦荒地。

人民广场浮雕背面

乾隆六年《东安县志·卷之四·外纪·狼》记录了留下来的狼兵后裔情况:

狼人原属粤西土州狼兵,向有狼总一名。万历初年,调剿罗旁猺贼有功,给以抚狼千总衔,钤束狼人,仍给狼田四十六顷耕赡。遇地方有警,调令裹粮听遣,无事则安耕为民。今县之西北歌村十三峒即其世居也。

康熙六年《西宁县志·卷之七·兵防志·狼驭》也记录了留下的狼兵后裔情况:

西宁县狼长二名,内、外塞狼长管狼丁一百二十四名,计居九峒寨。十四都狼长管狼丁一百一十九名,计居十九寨。

从狼兵后裔不多的情况,可以推断当时留下来的狼兵数量很少。

综上所述,明万历五年(1577年)平定了罗旁瑶乱之后,十万平乱大军只有人数不多的狼兵落籍云浮境内,他们是属于屯兵一类。人民广场大型浮雕序文的《十万屯兵开荒》,说十万平乱大军参预屯田,大量汉兵落籍云浮境内,完全是序文作者的想当然,是虚构的历史!


上一篇:点绛唇[点绛唇]
下一篇:清十六家楹联代表作品欣赏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