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的著述活动,对美国几至整个世界现代教育的发展起有重要的作用,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

杜威于1859年生于美国一个商人家庭,大学毕业后曾在城市中学和乡村学校任教,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几所不同大学讲授哲学、心理学、教育学,1896-1903年间,在芝加哥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四~十三岁的儿童中实验自己的教育主张。其主要代表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900)、《儿童与课程》(1902)、《我们怎样思维》(1910)、《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1913)、《明日之学校》(1915)、《进步教育与教育科学》(1928)等。其中《我的教育信条》是杜威早期的纲领性教育著作,它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学校与社会》被许多人认为是他所有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本。它从美国工业制度所引起的社会生活的根本变化,以及教育应当怎样适应这种变化出发,论述了教育上的各种问题,尖锐地批评了传统教育,提出应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转到儿童生活。《儿童与课程》则是杜威企图改良教育,使进步主义和传统主义相调和所做的具体论述和尝试。可以说在1896年-1903年杜威创办学校这段时间,形成了他实用主义教育的全部基本理论和观点。在大学任教期间,他开设了教育哲学课程,进一步完善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观点、理论和体系,并写出了大量的教育著作。这一时期是杜威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他的一切活动和著作都与进步教育运动密切联系。

杜威的教育理论具有深厚的实用主义哲学背景,总结了现代各种教育学说的观点和进步教育运动的经验,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大致可以分成哲学、心理学思想和教育哲学原理三个部分。其要点如下:

(1)杜威把儿童看作是与他们的环境取得联系并且相互作用的积极而能动的机体,把儿童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看作使他们适应社会环境并富有有效地与他们的社会取得合作的基本手段。所以,强调人的心理发展依赖于参与共同活动,强调人的心理活动的协调性和连续性,就成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

(2)杜威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变动、未完成的、不确定的和有疑难的经验过程,人的思维就是在疑难的情景中产生,以获得经验并成为改造和指导人的活动的工具。如此,提供疑难情景,训练疑难问题的解决和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在杜威的学校教育计划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3)在杜威的教育哲学中乃至一般哲学中,“经验”是个最重要的名词。可以说“经验”是他的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

(4)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强调教育要利用环境和通过环境来进行,强调学生应“从做中学”。

(5)杜威强调“兴趣”对一个人要达到目的和实现理想的重要作用。

(6)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一切必要的教育措施应该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他的学生胡适曾在《杜威先生于中国》一文中写道:“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这样大。”

杜威在1919年4月30日至1921年7月11日期间,访问了中国。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了中国11个省和两个市,在各地作了很多讲演,当时有几百种杂志转载了他的讲演。杜威的教育和哲学著作有许多也先后被翻译出版。当然,杜威在中国的最大影响是在教育方面。从1922年由胡适、陶行知、蒋梦麟、陈鹤琴等主持的中国新学制改革中,可以看出是深深地烙上了杜威的教育思的印记。陶行知先生曾以极大热情吸取杜威教育思中在他看来是有用的东西,并加以改造,在一些城市设立“实验学校”,推行“生活教育”等理论,此外还成立“生活教育社”,“儿童教育社”和“平民教育促进会”等团体。

事实上,直到今天中国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也都脱离不了杜威教育想的影响。

综观杜威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用主义教育想成为1922年“新学制”的指导思想,为中国教育制度的逐步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威来华共进行了16场演讲,这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一场学习和宣传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热潮。许多人都把威的教育思想看成了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救命稻草。1919-1922年,全国教育联会经过三届年会讨论决议,于1922年9月制定了被称为“壬戌学制”的新学制,其中提出七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在总说明中提出,学制系统大致以儿童身心发达时期为依据,分为三段,强调教育以儿童为中心,学制系统宜顾及其个性及智能,这是杜威教育思想的最好体现。此学制的公布,结束了辛亥革命后教育上的混乱状况,是前一个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综合成果,它除以后在学分制和综合中学制等方面有所改动外,基本上沿用到全国解放。

2、杜威的“教育万能论”、“教育救国”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一批教育学者,产生了许多教育实践家,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如胡适倡导通过教育改良社会,主张教育救国,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大思想家;陶行知运用杜威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创办晓庄师范,开始提倡生活教育;梁漱溟开办乡村建设学院,主张用中国传统方式改良社会;晏阳初主张用西式方法改良中国社会等等,无不是杜威教育思想的翻版。

同时宣传杜威的教育思想,也带动了中国现代教育理论体系的发展。中国历史传统是只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而没有理论的升华。在翻译和介绍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过程中,中国的一些教育理论家开始思考我国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问题。如解放前在中国影响较大的孟宪承的《教育概论》在阐述杜威的教育思想时,并不是一味地照搬,而是以其为主线,吸收了当时中外教育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个严密而又简明的逻辑体系。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教育学者是在宣传杜威的教育思想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壮大起来的。

3、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只表现在当时的中国,更为重要的是其教育思想对今天中国的教育改革仍有着明显的指导意义。

比如,现在中国的学校,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都要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等,就是吸收了杜威的关于“儿童要参与社会生活,要参与共同活动”的教育思想,在参加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儿童一方面了解了社会,另一方面又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和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目前,许多学校在教学方法改革中,都在尝试“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此时,学生即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会到了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使学生树立信心,产生兴趣,取得良好的学校效果。这正是吸收了杜威关于“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变动的、未完成的、不确定的和有疑难的经验的过程”这一思想。

在中国的中小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题海战术“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灵丹妙药,因为多做题就可以形成经验,这不就是杜威一贯强调的吗?

中小学的课程中加入了许多动手操作的内容,高校的许多课程中都增加了实践内容,就是在贯彻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兴趣说”在教学中更是随处可见,因为几乎所有的教师甚至家长都已接受了杜威的观点,认为培养孩子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现在强调的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就是杜威“兴趣说”的最好印证。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影响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儿童中心论”。传统教学中我们一直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但做得一直不是很尽如人意。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观念,变学生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指导和引导,从实践情况看,这一思想是非常适用的,对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总之,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之深是显而易见的,以上只是列举了其中一部分与大家共同探讨。个人认为对杜威的教育思想也不能全部吸收,应加上一定的批判性,批判地继承和吸收杜威的教育思想是我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参考文献

(1)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天一等.外国教育史(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炳照等.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五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5)赵祥麟.外国现代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马骥雄.外国教育史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老张家修谱,追寻百年前的家人
下一篇:杜甫祖父“杜审言”著名诗词20首,梅花落处疑残雪 柳叶开时任好风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