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解决“困难”,需要“中庸”

2023-05-06 21:54:03

[本文2802字,阅读约需8分钟]

昨天聊了聊“困难”(详见谈谈“困难”),后台有小伙伴留言说:

希望圆方可以单独写一篇针对“困难”的方法论。
这几天郑州疫情严重,圆方封控在家,有些许闲暇认真写写东西,今天就好好说说这个“方法”。相信圆方的读者中,有很大一批是从事管理相关工作的。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你说有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也谈不上,或者有多少命运攸关的抉择,其实也很少。绝大部分的时候,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协调、处理一系列部门内资源、利益的问题,或者拓展、加深和其他部门的衔接,又或者就是处理一系列的突发状况。而不管是对内,对外,或者是处理突发情况,其实就是在“困难”的情况下,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什么说是“困难”的情况下?昨天说了,“困”是资源不足,“难”是能力不足。而如果资源很足,能力也够,自然而然就不需要去“协调”,问题大体上也不会被“呈报”上来。而人和人的不同其实就体现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有的人在这些日子中累积了资源,提升了能力,最终在成长中拿到了成果。而有的人耗费了很多资源,花费了很大力气,最终把事情搞得“半糊拉茬”,也没有成长,也没有成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做到“中庸”。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解决困难”,需要“中庸”

什么是中庸?

很多人觉得“中庸”就是“中不溜”,就是“平庸”。一方面感觉不思进取,不愿出头,中间就行;另一方面感觉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还有些人认为中庸之道就是中间派,不得罪人。是一种委曲求全、折中、调和的态度,但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中庸”是一种极难达到的“境界”。在《中庸》的第二十章中说: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也就是说,智勇双全又拥有仁爱之心的人,才有可能到达“中庸”的至德。
为什么这个这么难,听圆方细细讲讲。

程颐说: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不偏,就是不偏不倚,一点差错都没有,还要无过不及;不易,就是永远不变,遵循正确的,永恒不变的定理。怎么说呢,可以简单理解为“中庸”就是“永远恰到好处的做正确的事”。这个事情有多难呢?举几个例子帮助小伙伴们理解一下。相信绝大部分人应该都学过开车,就说说开车的例子吧。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新手开车的时候,方向盘总是握的死死地,哪怕开个直道,也在不停的修正。全神贯注,一会儿向左打,一会儿向右打。而老司机开车,手就很随意放在方向盘上,无意识的轻轻调整一下,车就跑的很顺,比新手来回调整跑的还直。
这个时候“老司机”比“新司机”在开车这件事情上,就更加“中”一些。同样的道理,其实各行各业都是这样。比如领导交办写一个文件,可能一个新手跑上跑下,问东问西,熬了三天三夜,改了十几稿所写出来的东西,可能没有一个“老手”坐在泡杯热茶,在办公室一下午写出来的东西更好,更符合要求和需要。那么在“写文件”这件事情上,这个“老手”比“新手”就更加“中”一些。再比如家政服务中的“月嫂”,经验非常好的月嫂其实很轻松,孩子不哭不闹,吃得好睡得好自己也显得很轻松。而水平不够的月嫂自己每天觉睡不好,饭吃不好,不停的忙,没有闲下来,而孩子可能出月子还轻二两。那么这个“老月嫂”明显就更加“中”一些。
说完了“中”,再说说“庸”。庸就是坚持,坚持秉正念,坚持走正道,坚持做正事。但是这个真的挺难。因为想做到“庸”至少有三个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一、你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这一点就已经很难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身认知的产物,也都受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所以想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二、你要相信什么是正确的知道了,然后呢?你会相信么?你会始终相信么?我们知道健身有用,但是健身一个月没有变化你会放弃么?我们知道读书有用,但是读了一年没有变化你会放弃么?我们知道认真工作有用,但是工作了三年没有提升你会放弃么?三、你要保持什么是正确的

怎么说呢,就像减肥,圆方当然知道要吃健康食品,做科学锻炼,有良好作息。但是看到奶茶能否忍住不喝,看到蛋糕能否忍住不吃,今天累了能否坚持训练,今天刷视频,能不能按时睡觉。做“正确”的事情会面对很多诱惑,坚持很难。

所以,大家知道“庸”有多难了吧。

那么我们把“中庸”连起来。

“永远的恰到好处,永远做正确的事”

“永远恰到好处的做正确的事”

难怪孔子说: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是的,我们都是人,并不是神,“中庸不可能也”,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把“中庸”作为解决“困难”的方法。昨天的文章《谈谈“困难”》中有说到:

“困”是资源不足,

“难”是能力不足。面对“困”我们更需要“中”,也就是用“恰达好处”的力去解决问题。越是新手,越是不懂,越是着急。面对同样的一个问题,其实就越会浪费更多的“资源”。而越是“专家”,越是“高手”,就越能够“运用杠杆”,“花小钱办大事”。所以面对“困”,不要想着堆资源,搞人海战术,因为本来“资源”就不足。而是想着如何提供方法、提供培训、提供标准让不懂的人懂,让不“中”的人“中”。同时相信专家、相信专业,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面对“难”我们更需要“庸”,也就是坚持不断的秉正念、走正道、做正事。

昨天文章中说:
如果你只看,

三五天,你看到的都是“痛苦”与“折磨”。因为资源不会从天而降,能力不会凭空产生。

如果你去看,

三五月,你看到的都是“挑战”与“方案”。因为有空间去整合资源,有时间去提升能力。

如果你能看,

三五年,你看到的都是“机会”与“希望”。因为看到才能认识问题,认识才能解决问题。

而能看到机会和希望,因为是在坚持走“正确的”路。能力不足,只能一点点学、一点点练、一点点坚持。没有什么捷径,或者说坚持做到“庸”就是捷径。

比如已经持续了三年的疫情和疫情防控。

什么是“庸”: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这就是正确的方向和道路,这个道路和目标不能变。


但是光有“庸”还不行,还要“中”,还要做到:
“快速反应、精准防控,力求以最低社会成本、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的“动态清零”。
只有既做到了“中”,又坚持了“庸”。凭借防疫“中庸”才能战胜疫情的“困难”。
以上,大体上就是圆方“针对困难的方法论”,希望对于小伙伴们有所启发。
解决“困难”,需要“中庸”
希望所有小伙伴能在各个领域,各自生活中都能向着“中庸”不断努力。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022四川考察

认可圆方你怎么看


上一篇:说文解字:香
下一篇:三十而立,在立什么?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