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有时难免会生出羁旅思乡之愁。唐代诗人王观在《早行》一诗中就表达了类似的情感,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鸡唱催人起,又生前去愁。
路明残月在,山露宿云收。
村店烟火动,渔家灯烛幽。
趋名与趋利,行役几时休。
“鸡唱催人起,又生前去愁”,鸡鸣声催促着人们起床;我心中又生出羁旅愁思。诗人宿在旅店之中,天色未亮,就听到一声声鸡鸣,他知道,这阵阵鸡鸣是催促他起床,准备启程的信号。他整衣起床,想起前路漫漫,不知要走多长的山路,不知要渡过多少条河流,不知要磨破多少双鞋,才能到达远方,于是,心中便生出羁旅愁思。
“路明残月在,山露宿云收”,道路在尚未落山的月亮下依稀可辨;山露在夜晚的云彩散去后开始凝结。诗人收拾停当之后,便踏上征途,此时,月亮尚未落山,借着淡淡的月光,眼前的道路依稀可辨,前路如何,却未可知。在黎明之前,夜晚的云彩散去,山中的露水开始凝结,使旅人心中又增添几分寒凉。
“村店烟火动,渔家灯烛幽”,乡村的旅店有炊烟袅袅升起;渔家的灯烛发出幽微的亮光。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一路向前。他发现,原来,此时起床的人不止自己一个。那远处的乡村旅店上方已升起袅袅炊烟,已有人开始准备早饭,开始新的一天;渔家的灯烛发出幽微的亮光,或许是在收拾渔网,准备出门打渔。
“趋名与趋利,行役几时休”,追求名声与追求利益;天涯奔波什么时候才能止息?于是,诗人感慨,这世上的人们,要么追求名声,要么追求利益,而追求名利似乎有没有穷尽。于是,人们熙熙攘攘,四海奔波,往来不息,而自己也被这世俗的洪流所携裹,不知道要奔忙到何时才算到了尽头。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即使想置身事外,也难免会被世俗所携裹。诗人一早启程,早已厌倦了行役,却不知天涯何处是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