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始,公众号用上中下三篇篇幅编发吴正中老师的最新图文《吴正中镜头下的青岛·记忆四方路【上篇、中篇】街道·市井(1、2),(下篇)院落·人家。几十张精彩照片,感怀回望大鲍岛老街四方路的难忘时光。
记忆四方路·街道·市井(1)
四方路,东起济宁路,经芝罘路、易州路、博山路、潍县路至中山路。这条不足六百米、却承载着老青岛无数记忆的历史老街,旧时随着大鲍岛市场的兴起而声名远扬,改革开放后随着四方路市场的开设扩张而再起辉煌;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的退路进室、随着中山路商圈的落寞而日渐萧条;近几年又随着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而备受关注。
四方路旧影(资料照片)
青岛市场旧影(资料照片)
一百多年前,德国在侵占青岛后,在四方路、德县路开设了大鲍岛华人市场,使这里一时名声大噪,吸引了许多外地商贾纷纷涌入青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四方路一带已是商铺鳞次栉比。四方路与黄岛路、易州路交界处,曾是繁闹的“三角地”所在,每日里繁华熙攘,这里不仅是周边家庭妇女洗衣、洗菜的地方,也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场所。有售卖各种小吃的商贩,有拉洋片、变戏法的民间艺人演出。它的周边更是云集着“万香斋”酱肉店、“三聚成”酱园、“天宝银楼”、“瑞芬茶庄”、“万福临”糕点店、“天德塘”、“苟不理”包子铺、“津津社”包子、“十乐坊”锅贴等商户,均为享誉岛城的知名店铺,可以说,这里聚集了岛城老街区最为繁荣的商业人气。
从中山路望去的四方路,2008年。
说起家喻户晓的四方路,其实不少人至今可能也没弄明白是哪条街。旧时,它与相邻的黄岛路、海泊路、芝罘路、潍县路等街道,组成了大鲍岛街区的市场繁华。四方路与中山路老街一道,就是老青岛休闲、娱乐、美食、购物的天堂。而作为年轻一代的人来说,说起四方路,或许最多的就是两个话题,一句“四方路大茅房”碰头,一句“四方路烤肉”走起,哪管什么易州路还是博山路,在许多人眼里,都是四方路!
座落在四方路和易州路交叉口的“苟不理”是这里的标志性店铺,2017年。
母女俩从四方路和博山路交界经过,2005年。从美容美发屋内望去的瑞芬茶庄,2012年。
位于四方路与博山路交界的瑞芬茶庄,是青岛历史最悠久的茶庄老字号,1932年就在这商铺林立、鱼龙混杂的四方路设立店面,以经茶叶品种全、信誉卓著而闻名于青岛,其门店匾额为清末军机大臣吴郁生所题。有文如此介绍:“吴郁生当年曾到瑞芬茶庄品茶,被这里高品质的茶叶所折服,提笔为瑞芬茶庄写下店名”。吴郁生不轻易给人写字,现存墨宝也很少,实不知曾经的店主是如何说动的他。瑞芬茶庄与大陆茶庄、泉祥茶庄和福生德茶庄在解放前垄断岛城茶叶市场,号称岛城“四大茶庄”。2013年,因被列入中山路改造范围内,瑞芬茶庄迁离旧址,与中山路上的福生德茶庄暂时合并,近期未知所终。
美容美发屋内一角,2012年。利用老屋经营日用品的夫妻俩,2008年。
商铺林立的四方路上,旧时就有着很多传统的“手艺人”在此扎堆,修笼屉的、修理蒸笼盖的,锔锅锔盆的,“打烟筒”、“打歪脖”的,“扎固”风箱的、捏面人儿的,做糖人糖画的......。六十年代,四方路在一段时期里还是岛城的一处集邮交流地点。八十年代后,不少南方人开始在这儿摆摊设点,美容美发、修鞋、卖纽扣、修雨伞......,街上熙熙攘攘,很是热闹。
如今的四方路上,虽早已失去了往昔的繁华。但错落有致的老里院,商铺林立的旧日轮廓却依旧沿袭了下来,依稀可以窥见曾经的闹市景象。摆放衣架的店铺主人,2016年。
逛街的时尚女士,2013年。
一个精品时装屋的门脸,2012年。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市府东迁,青岛重心逐渐东移,加之其他各大商圈的崛起,让中山路的人气开始走低,风光无限的中山路商圈日渐衰落。1997年年底,随着四方路小商品市场“退路进室”。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直繁华喧嚣半个多世纪的四方路,也渐渐地静了下来。运送液化气和散啤酒,2017年。
一个经营散啤酒的业主在耐心等待顾客,2008年。
夕阳下,在路旁喝散啤酒的人,2012年。
四方路一带的老建筑大多是些里院式民居、比邻交错着各类店铺商家,由于多年来缺乏有效的维护,不少老建筑已破旧不堪,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繁盛时期,甚至于九十年代之前相比,这条历史上曾经长期繁华的老街,人气商潮褪尽后的街景,显得愈发萧条。但这里作为青岛本土文化、里院文化的发祥地,这条曾带动整个大鲍岛商圈繁荣发展的老街,它的历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天堂与人间,远眺四方路里院建筑一角,2013年。
雾霾下的足疗广告,2013年。
两个推着孩子的女士边走边看小广告,2012年。一个顽皮的儿童从模特衣架前穿过,2012年。
曾经家喻户晓的四方路市场,从最初的民间自然形成的集市,到后期的市场管理规范化经营,每日里吸引着无数市民前往采购,干鲜海货、粮食副食、果品蔬菜、肉类禽蛋、日用杂品等商品齐全。这处岛城知名度颇高、规模较大的市场,至今很多人还会感叹,当年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和四方路市场的退路进室,甚是可惜。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三角地”水槽处,正在洗涤衣物的家庭妇女。(资料图片)
位于四方路、易州路和黄岛路三角地的”三聚成“酱园外景,“水龙池子”被掩埋其中,2013年。
”三聚成“酱园被拆除,“水龙池子”露出庐山真满目,2022年。
“三角地”原来是一个类似街心公园之处,东南角有一处公共水栓,青岛人叫它“水龙池子”。周边居民和商铺饮水可在此挑水,有专人在此看管卖水。“三角地”中央有三条石板砌成的水槽,周边的家庭妇女都来水槽边接水、洗衣、洗菜。它的旁边还有一口水井,遇到供水紧张时可使用井水解决困难。到了文革时期,“三角地”的花草树木被砍伐一尽,“水龙池子”被填埋,这处红火了几十年的地方变成了“三聚成”酱园。
即将改造的老街四方路已经被覆盖上绿色”植被“,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