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及《忆江南》词牌
-文/孙庆忠-
在词的发展史上,有些词牌业已创就,并保持较长时间。但在存续期间,突然有人填写得相当好,以至于后人逐渐忘记了最初词牌的名字,而改用后来者的起始句或最出名的一句话,作为该词牌的名字,继而流传开来的情况并不多,白居易的《忆江南》就属于这种情况。忆江南三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后来先后担任过杭州与苏州刺史。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卸任苏州刺史后,白居易在东都洛阳任太子少傅,遥亿追思江南景象,神驰神往,写下了这三首著名的《忆江南》。《忆江南三首》为组词作品。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了江南的景色、风物以及歌舞之美,层次丰富,联想迢递,余情摇漾,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描绘出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作者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之背景,鲜艳靓丽而又浓情热烈。江南多么美好啊,旧日如画的风景你可曾熟记。太阳升起江边的鲜花艳红胜过火焰,春天到来碧绿的江水像青嫩的蓝草。怎能不叫人怀念江南呢?
第二首词描写杭州之美,表达了对杭州的忆念眷恋之情。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给予印证,阐明了重游的愿景与期待。江南的美好回忆,最能唤起人们追思的是杭州。在灵隐寺里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观赏翻涌的钱塘潮头。什么时候能再次重游啊?第三首词描绘苏州之美,表达了对苏州风土人情的忆念与向往。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吴宫酒酣乐舞的奢美场景。江南的美好回忆,其次就是追忆吴宫酣美场景。喝一杯吴国酿造的宫廷美酒春竹叶,看一曲吴宫歌娃双舞像那迷醉芙蓉。早晚有一天能再度相逢!这三首词,每首各具首尾,相对独立完整。而各首词之间,又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机的联章整体,凸显作者架构谋篇的高超技巧与水平。忆江南: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唐五代皆为单调格式;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阙各五句、三平韵,一韵到底。这一格式至宋代才出现,即单调词加一叠。
此词牌最早是由唐代宰相李德裕所撰。据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因白居易这三首《忆江南》,格调高雅,趣意盎然,影响广泛,人们就根据词中“能不忆江南”句意和起句“江南好”,分别改名为《忆江南》或《江南好》。后因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故又名《春去也》;因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故又名《望江南》;因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句,故又名《梦江南》或《梦江口》;因李煜词名,又名《望江梅》;因王安中词有“安阳好,曲水似山阴”句,故又名《安阳好》等异名……但后继者都没有白居易写得好或影响大,为此,人们一般仍习惯把这个词牌叫作《忆江南》。此词牌正体皆为单调,唐五代前皆然,北宋以降始为双调。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三大诗人”之一。曾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齐名,并称“刘白”。
附:几首著名的《忆江南》
忆 江 南
〔唐〕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南唐宋〕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北宋〕王安中
安阳好,曲水似山阴。咽咽清泉岩溜细,弯弯碧甃篆痕深。永昼坐披襟。红袖小,歌扇画泥金。鸭绿波随双叶转,鹅黄酒到十分斟。重听绕梁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