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鉴古今形式,提升审美能力(序)
《书指》中云:“善学书者,其初不必多费楮墨,但取古人之书熟观之,闭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在前,然后举笔而追之,始得其一二,既得其四五,然后多书以极其量,自将去古人不远矣。”笔者以为,学习书法应以传承为主,少讲创新。书法里,古人该说该做的都说过了做过了,已把形式做尽,只是解读的角度不同而已,没有发明那么多新词儿。今人所谓的创新不过是玩玩文字游戏,以及在形式、视觉的落差冲击更大罢了,形式上逃不脱古人藩篱。我们说,“看到,不等於看见;看见,不等於看清;看清,不等於看懂;看懂,不等於看透;看透,不等於看开”。一幅字是原作者“能量和信息”的组合,而不仅仅是一个图形。模仿一个字,就是在模仿出原作者所具有的“信息和能量”。单看一个字提供的表面信息是不可取的,那么,字会写死,只有把这个字产生时的“能量和信息”都能体会到,尽量知其所以然,深入理解写字前需要构思的重要性作用,才会不被临帖套住。《黄庭坚构图五十八法》尽量包总万殊,载成一相,试图以今人视角理解古人经典,借假修真,或为异名同母,共出一天,这些说法,都是平时在微信交流群里点滴累积而成,一些观点尚在探索存疑之中,以为抛砖引玉之引,供大家借鉴交流讨论,如读者有更好建议,欢迎留言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