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不知不觉,快要被人遗忘的俄乌战争,即将打满9个月。
说起来,9个月的时间真不算短,考虑到俄军表面上“以大欺小”,实际上以一敌多,打成目前这样的僵持局面,俄乌双方实际上算是两败俱伤。乌军家园破碎损失惨重,而俄军也是老态龙钟,雄风不再。
单从赫尔松之争来看,一城一地的得失或许说明不了太多问题。
赫尔松地区是乌军一定要拿回的必争之地,因为赫尔松关乎乌军仅有的两大出海港口尼古拉耶夫、敖德萨的安全。而对俄军而言,赫尔松不但是俄军占领的第一个省府,还是黑海舰队史上第一个基地所在地,一旦放弃该地区,对俄军士气绝对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但是,俄军既要守住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还要守住赫尔松,就显得力不从心。
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俄军战略性放弃赫尔松虽然有伤士气,但从战术层面来看又不失为一种更加务实的做法。所谓“见好就收”,放弃无险可守、僵持不下的赫尔松何尝不是以退为进?
俄军被迫放弃赫尔松,根本原因还是以一敌多实力不济。
对比70年前的抗美援朝,志愿军同样以弱打强以一敌多,同样受制于后勤保障的瓶颈,同样面对以美军为首的多国势力或者台前、或者幕后的“联合阵营”。但是志愿军只用了2年9个月,就从鸭绿江畔打回了三八线,而70年后的俄军要死战不退,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俄军骑虎难下?】
俄军的尴尬,不仅仅是大国地位的步步下跌、难以止颓。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深入剖析就会发现,俄军从大国崛起到成为“昨日黄花”,也不过短短30年时间。此次俄乌冲突一些俄军坦克上挑起了苏联国旗,或许就很能代表俄军士兵的心声。
俄乌战争,从冬天开始,到了又一个冬天,还没结束的迹象,原因何在?
原因之一:以往战争中的天时地利,成为了俄军的梦魇。
70年前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第二次战役就遭遇寒冬。但是,东线9兵团在零下35度的严寒下,穿着秋装硬是打出了逆天的表现,虽然没有全歼美陆战1师,但是配合西线完成了反击歼敌。
整个抗美援朝时期,装备简陋的志愿军适应能力是让人叹为观止的。但是,一向以擅长冬季作战出名的俄军,开战之初遭遇开春化冻,打到现在又非常害怕冬季作战,这就有点说不通了。
遥想当年,独眼将军库图佐夫就是利用天寒地冻,瓦解了拿破仑60万大军。二战时期,苏军也是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把不可一世的德军拖入寒冬。可是今天,缺兵少将、物资匮乏的俄军却害怕冬天。
【俄乌战争】
原因之二:二战期间苏军无坚不摧,已成为俄军遥远的梦。
抗美援朝,以精锐步兵为主组建的志愿军正处于轻步兵的巅峰。
在三八线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中,面对世界头号军事强国领头的16国联军,志愿军依靠“手榴弹”、“坑道”和“大炮”三大法宝,硬是抗住了联军飞机和“范弗利特**量”的反复冲击。
应该说,抗美援朝志愿军赢在斗智斗勇,赢在热兵器时代的冷兵器战术。
但是,俄军完全没有了二战时期苏军的雷霆万钧、杀伐凌厉,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都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处处先发后至力不从心,既啃不了“骨头”也吃不了“肉”,就是喝“汤”也有点烫嘴。
原因之三:俄乌战争中的俄军,严重受制于后勤保障。
70年前的三八线,志愿军的后勤保障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
起初,志愿军吃的是冻得邦邦硬的土豆、炒黄豆,而且最多携带3天口粮。但是李聚奎等人发明炒面解决了口粮的难题,志愿军一次也可以携带半个月的口粮。随后,洪学智等人在汽车运输的基础上,又建起了一条打不垮、炸不烂的铁路线,突破了后勤瓶颈。
反观俄乌战争,俄军既没有打出“闪电战”,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反而一步步被拖入持久战、僵持战的泥淖不能自拔。而空军和海军的拉胯,更是有点意外。
最令人意外的,还是不能直视的后勤保障,军舰被炸一艘少一艘,坦克装甲车被击毁一辆少一辆。而兵员不足、**物资短缺也是常态。所以,放弃赫尔松除战术考量,也有后勤保障线被掐断的顾虑。
【志愿军抢修铁路线】
原因之四:多道多助,失道寡助,还是因为打不赢?
抗美援朝之初,志愿军也经历了朋友越来越多的一个反转过程。
朋友都是打出来的!包括解放后的对印、对越还击战,起初我军的朋友屈指可数,但是随着战事逐渐明朗,我们打赢了,朋友自然就多了,这就是所谓“雪中送炭古来少,锦上添花今更多”。
俄乌战争的导火索,深层次原因是北约一步步东扩触犯了俄军底线;表面上看,又是俄军找到借口侵入乌东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个州,进而发起全民“公投”意欲脱离乌克兰加入俄军一方。
乌东地区不同于“擦边球”的克里米亚半岛,很容易引发四邻不安。
这一举动,大大推动了芬兰、瑞典、芬兰的“入欧”进程,同时也让一向善于左右摇摆的土耳其对黑海舰队关闭了海峡通道,黑海舰队不能进入黑海,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港就失去了优势。
但是,俄军的被动不全在道义,自始至终打不赢才是“寡助”的根本原因。
原因之五:此一时彼一时,俄军的“凝聚力”哪去了?
抗美援朝期间,主席就曾经精辟地指出:美军打得是钢,我们打的是气。在武器装备、后勤补给、海空军、国际舆论环境、国内经济都远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志愿军能打败美军,靠的就是一股气。
二战时期,苏军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大会战之后,气势如虹强势攻入柏林。
但是,苏军解体瓦解的似乎不仅仅是一个机构、一支军队,还有凝聚力和士气。表面上看,是陆军兵员不足后继乏力,经济乏力难以支撑战争机器运转,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国内阶层分化失去凝聚力,将无死意、兵无战心。战争期间,内鬼众多泄密严重。
2018年起,俄军似乎也看到了问题所在重拾政委制度,但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
【满目疮痍]
原因之六:俄乌战争的始作俑者美军,还没有撒手的意思。
古人云:解铃还须系铃人。要结束战争,还需要“添油加火”退出才行。
70年前的抗美援朝,美军也是始作俑者。开展初期美军豪言打到鸭绿江过圣诞。但是,第五次战役以后被打疼了,开始试探性接触。上甘岭战役后美军被打怕了,开始实质性会谈。金城反击战前更是被打服了,最终坐到谈判桌前,在韩军缺席的情况下结束了尴尬的朝战。
反观俄乌战争,尽管乌军家园支离破碎,尽管欧洲国家“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怨声载道,尽管俄军陷入战争泥淖但表态强硬不会让步,究其根本,还是“隔岸观火”大捞好处的美军无意收手。
和抗美援朝不同,此次美军隐藏幕后,俄军要打的更多是经济仗,难度更大。
【板门店和平协议签订】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乌军、俄军都是骑虎难下,只有硬抗。
下一步双方是半场休息,然后继续下半场?还是慢慢坐回谈判桌前,开始新一轮会谈?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俄乌战争的走势大概率还会继续持久战、拉锯战。
原因也很简单,俄军要想把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个州收入账下,可不像当年的克里米亚半岛那样简单粗暴。而乌军既不甘心失去乌东两个州,还对失去的克里米亚心存幻梦想“收复失地”。
问题是:当年志愿军能逆天而动实现反转,今天俄军还有没有足够的后劲?
现代战争,打的不但是后勤是金钱还有背后的经济、综合实力比拼,以及举国的凝聚力和士气,在疫情肆虐和阶层分化的今天,战火烧起、富翁逃离已经是普遍现象,就看俄乌双方谁能挺得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