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论自然哲学

2023-05-06 21:54:18

“自然哲学” 一词源于西方自然科学。

所谓的古希腊“哲学家” 就是原始的科学家,在不停地进行追求构成我们世界本源的过程中,这些古希腊“哲学家”脱离了原始希腊神话的思想束缚,并对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充满了惊奇,并试图用理性而非神灵去回答这些问题,去寻找隐藏在事物背后的规律,探寻万物之初的本源。

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认为 “世界源于活水” 。阿那克西曼德“气本原说”。 赫拉克利特认为 “世界源于活火” ,并提出了“逻各斯”(logos)这一“哲学”英语中“逻辑”(logic)就是根据此演变而来,“逻各斯是维持万物皆变背后的唯一的不变”。 恩培多克勒提 “四根说”,认为万物均由四种本原——水、火、土、气——构成。毕达哥拉斯提出了“数是万物本源”。 巴门尼德他认为“存在”,也就是柏拉图在后来提出的“理念”。 “存在者存在,非存在者不存在”,认为这是一条真理之路!—. 这就是西方的“自然哲学” 一词的来源,也是当代西方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

所谓的古希腊“哲学家” 就是原始的科学家:因为抛弃上古神话,无法探寻到万物之初的本源,就去寻找隐藏在事物背后的规律,这些所谓的古希腊“哲学家” ,就成为原始的古希腊“科学家”。 因为无法找到万物之初的本源而没有“哲学本体论”,“哲学本体论” 体现的是“自然法则” ,“科学理论” 体现的是“自然规律” 。所以古希腊以亚理斯多德为代表的原始的“哲学理论”, 则是原始的“科学理论” ,原始的“哲学家”, 则是原始的“科学家” 。正是这一原因,后来西方“哲学” 才被“神学” 取代成为“神学” 的奴仆,科学从“神学” 中解放出来后西方“哲学” 又 成为“科学” 的奴仆。

—这就现在所说的“自然哲学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前身” !

亚理斯多德《形而上学》称为“第一哲学”, 逻辑学《工具论》就是这个“哲学” 的工具属西方哲学范畴。《形而上学》这种学说有时称为智慧,有时其任务是描述实在的最普遍、最抽象的特征,以及普遍有效的原则。这个“第一哲学” 描述的“实在” 是有形之物,而不是描述的“维持万物皆变背后的唯一的不变” 这个无形之物“逻各斯”。 哲学研究的是“唯一的不变(无形之物)” 与“万物皆变(有形之物)” 之间的关系,只描述的“实在” 是有形之物的是科学而不是哲学。所以才说,所谓的古希腊“哲学家” 就是原始的科学家。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气本原说”认为:万物的本源应该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无定(Aperion),无定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存在,这已经看见“自然哲学” 的大门則则未走进去,而最后自然哲学转向自然科学。

要知道:

“自然哲学”: 探索的是构成我们这整个世界的本源,论述构成我们这整个世界的本源这个无形之物,与我们这整个千变万化世界的有形之物之间的关系。构成我们这整个世界的本源这个无形之物叫“哲学本体”( 主体), 我们这整个千变万化世界的有形之物叫“哲学客体”( 体中之用叫“ 使用”), 无形的“哲学本体” 决定有形的“哲学客体”, 就是一种“哲学体用”关系,对这个“哲学体用” 关系的论述就是“哲学本体论” ,遵循的是“自然法则” ,运用“哲学本体论” 之“哲学原理” 形成的知识构成“理论体系”。

“自然科学”: 探索的是我们这个千变万化世界各个领域的有形之物运行的自然规律,这种无形的自然规律,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各种科学实验去探索发现的。自然科学理论用于实践从而形成科学技术,抽象的科学理论无形叫“哲学次生本体”( 主体),具体的与科学技术有形叫“科学客体”(“功用”), 无形叫“次生本体”( 主体),与有形叫“科学客体”(“功用”) 也是一种“科学体用”关系,一级理论科学为“体” 二级实用理论科学为“用”( 用中之用 叫“功用”)。 运用各门“哲学次生本体论” 之“科学道理” 形成的知识构成“系统理论”。

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包括社会科学)的关系,就是 “道和术” 的关系,一级理论科学与二级实用理论科学的关系,也是 “道和术” 的关系。自然哲学遵循自然法则,自然科学遵循自然规律,自然法则主导自然规律。自然法则是绝对的,对只有一个;自然规律是相对的,则众多。自然法则是是自然哲学整体观,为象中之象(大象):自然规律是自然科学局域,为象中之象(小象)。—这是中国古代老庄哲学的自然哲学原理。

中国古代将只将这一自然哲学原理运用于社会形成社会科学,《黄帝内经》就是这一社会科学的代表作。因为中国古代重视人与人之间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与西方相反倡导抑制欲望的道德文化,禁止满足欲望的自然科学技术,西方则忽视抑制欲望的道德,放纵欲望专研自然科学技术,并趁机殖民掠夺世界财富。饱受侵略的中国在当今十分重视自然科学技术用于发展生产力造福人民,但科学技术和资本一样是把双刃剑,用得好造福人民,用得不好祸害人类,必须用传统的道德文化对其予以制约,这是中国当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理论必须统一协调的原因,这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当今自然科学中的高能物理学,己经走进自然哲学,只是未形成完整的理论而已。所以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才说:“现代物理学大厦就建立在一无所有上,从一无所有导出了现在的所有,没想到的是,近代西方历经数代花费大量物力财力才找到的结论,在中国的远古早已有了思想的先驱。”美国终身哲学教授威尔杜兰才说:“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要将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说明,《老子》一书胜过世上所有之书,《老子》是人类最高最伟大的思想家。

《老子》第二十一章所论的“道之为物” ,说明老子所论的“道” 不是别的 就是“物” ,这是老子所论的“道” 的本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在此所论的所论的“道之为物”, 是论的万物的本质即物之“精华” 。这个物之“精华” 因其无形而才“惟恍惟惚、惚兮恍兮、恍兮惚兮” ,这个物之“精华” 就是现在高能物理所研究的“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 具有波粒二象性,它才“惟恍惟惚” ,正因为它才“惟恍惟惚”, 才出测不准的“不确定性原理” 。

《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后。”

老子对之“精华” 的这一论述,就是高能物理学中的电磁波,所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此三者混而为一” 。这个“绳绳兮”(接连不断)的电磁波“不可名” ,就叫不出名称,这个“复归于无物” 就是“无形之物”(物之质) 。这个物之质是没有形状之状态(谓无状之状),无形之物的物象(无物之象),是一种“惚恍” 之象。

《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在此所论的“有物混成” ,就是微电场和微磁场即正反中微子相碰所形成的微电磁场(微电磁波) ;它在有限宇宙形成以前就有了(先天地生) 。这个“微电磁波” 不到电磁波百万分之一,因而不是“惚兮恍兮” 而是“寂兮寥兮” ,它永远就是那个样子(独立而不改),它永远往反于浩澣的宇宙中(周行而不殆),它是宇宙中一切天体均由它构成“可以为天地母”。 老子在此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其“道” 并称其为“大道”,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吾不知其名,强字之'道’,强为之名曰'大’ ”。 这个“大道” 往返无穷,往来于太空之间,老子才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因此,天地间有“四大”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人为万物之灵,这“四大” 中“而人居其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论的自然法则。

老子在此所论的“有物混成” 的这个微电磁波就是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本源为原始的“道体” , 即原始的“哲学本体” ,而“道之为物” 的物之精华这个微电磁波则是次生的“道体”。 原始的“道体” 为无极,次生的“道体” 为太极。

老子在此所论“道之为物” 、“有物混成” 就是论自然哲学!老子所论“自然无为” 是“道之为物” 的属性为“天之道” ;老子所论“为而不争” 就是要人遵“天之道” 即为“人之道” 。

老子在此所论 “有物混成” 就是“微电磁波” ,它是“电磁波” 不足百万分之一,“微” 得不能再微而不可再分之“小”。但这个“微” 得不能再微而不可再分之物,却是环宇中最“大” 之物,老子。将其称之为“大道” 。

知此,就知哲学之“哲” 的真实含义!

知此,就知“至道在微” 是什么意思!就知什么是“微言大义” !就知什么是“发微” ,发微就是发现古典中所论的最高哲理。读古典不能“发微” 就未读懂受不到任何启发而无用,读了也白读尤如没读!

老子所论之“道体” 分四个层次—道、法、术、噐四个层。第一层次“道” 原始的“道体” ;第二层次“法” 原始的“道用” ,次生的“道体” ;第三层次“术” 次生的“道用” ;第三层次“噐” 末端“功用”(果) 。

老子所论之“有物混成” 就是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本源,“有物混成” 就是支配“道之为物”就是“哲学本体论” 。“哲学本体论” 论的“哲学原理”有体现的是“自然法则”。

老子所论之“哲学原理” 就是汉语“道理” 中的“至理” 即真理。老子所论之“道” ,《庄子性缮》才说“道,理也” !

——知此,就知这老庄所论“道”之真实含义,就能读懂老庄哲学,就知什么是“自然哲学” 这个“天之道” ,什么是“人文哲学” 这个“人之道”。


上一篇:“聽”字是怎样简化为“听”的?为什么是口字旁?
下一篇:“艺”字的造字含义是什么?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