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中国的尚拙传统

2023-05-06 21:54:18

时下,人们好像更崇尚修辞。觉得修辞好可以治百病,可以干百禄。这与中国的传统有些扞格不合。中国传统似乎更看取实干能力。把事做好,实干兴邦。至于修辞,当然也重要,但是与实干比则要退一步,倒不是次要,是次一级的重要。

其实,修辞是要讲的。特别是现代社会,人员流动性强,陌生人交往变得普通且重要。一个人光善于和熟人找交道是不行的。还要学会和陌生人打交道,迅速让陌生人了解自己,迅速了解陌生人,才可以更好地交流,更好地合作,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一个人只会夸夸其谈不行,一个人只会拉车不会沟通也不行。这就涉及地修辞术的培养和运用。

但是,人们会说,中国传统就是尚拙的,贵人话语迟。一个人不善言辞没关系,甚至把拙口笨腮当成优点。这话也没错。中国传统是这样的。最近翻阅《资治通鉴》,里面讲了一个故事,大概讲清了中国这个传统是怎么来的。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出了各种各样一大批人。

公孙龙

其中有一个门派叫名家,是中国的早期逻辑学家。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公孙龙是咱们河北人,还有一个桓团,也是河北人。公孙龙的名气很大。他的白马黑马论,就像80年代的白猫黑猫一样家喻户晓。下面这个故事就讲了公孙龙的走麦城。说是平原君好士,食客尝数千人。有公孙龙者,善为坚白同异之辩,平原君客之。孔穿自鲁适赵,与公孙龙论臧三耳,龙甚辩析。子高弗应,俄而辞出,明日复见平原君。平原君曰:“畴昔公孙之言信辩也,先生以为何如?”对曰:“然。几能令臧三耳矣。虽然,实难!仆愿得又问于君:今谓三耳甚难而实非也,谓两耳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其亦从难而非者乎?”平原君无以应。明日,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辩事也!其人理胜于辞,公辞胜于理。辞胜于理,终必受诎。”齐邹衍过赵,平原君使与公孙龙论白马非马之说。邹子曰:“不可。夫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抒意通指,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及至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惇,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缴纷争言而竞后息,不能无害君子,衍不为也。”座皆称善。公孙龙由是遂绌。

平原君赵胜

有两个人讲了公孙龙的毛病,一个是孔子穿。子穿说,公孙龙论证臧人有三只耳朵,说得头头中道,我说不过他。但是,人怎么可能三只耳朵呢?我虽然说不过他,便我知道,一个人只有两只耳朵,不可能有三只耳朵。所以,他再会说,内容都是错的。能够把错的事实说得天代花乱坠,让人无法批驳,对于人们认清事实有什么帮助呢?孔子穿从常识出发,指出了公孙龙的局限性。

另一个批评公孙龙的是邹衍。邹衍是阴阳家。他从目的论出发,指出公孙龙的危害。他说,修辞是为了辩明是非,让人坚持正确的,防止错误的。如果只图口舌之快,混淆是非,使人误入歧途,这是十分错误的,有害的。平原君听了这两个人的分析,就不再重用公孙龙,公孙龙也就失去了靠山,逐渐边缘化了。

这个事实是一个标志,中国人从此不再迷信修辞之美。进而开始崇尚拙素。

应该说,在一个熟人社会,这个传统引导人们重视基本功的修炼,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其效果是好的。但是时至今日,全球化已然成为现实,人的交往中,天天要面对众多的陌生人。与陌生人交往过程的好坏,越来越多的决定一个人、一件事的成败。锻炼修辞,适应形势变化,提高交往效率,更好沟通,更好做事,事在必行。所以,尚拙的传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在继续发挥引导人们注重培养实干功夫的前提下,重视修辞,重视与陌生人交往能力的提升,事在必行。


上一篇:探访罗浮山清代武榜眼之墓
下一篇:小德张33岁任大总管,太后拨银十万为他盖房,他连溥仪都敢数落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