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齐国救刑

2023-05-06 21:55:15

春秋时期,随着晋国逐步强大就去入侵攻打邻国邢国,这时候,刑国的盟友齐国准备救刑国。

这时候,齐国一代名相鲍叔牙就对齐桓公小白说:“现在救刑国为时太早了。邢国如果不在晋国的攻打下灭亡,晋国也会随着战争的推移,国力(国库钱财兵力粮草)的消耗,日渐会空虚;如果晋国不疲备空虚,咱们齐国地位就不会重要起来。况且扶持危国的功德和到时候在诸国的威信,比不上恢复亡国的功德和威信大。大王您不如晚点救邢,看看形势的变化,等到晋国疲惫,咱们齐国才能真正得到好处。等晋国把邢国打到灭亡后,咱们齐国再出手,然后再帮助他们刑国重建国家,到时候咱们齐国的名声和大王的威名 才会被诸国敬畏。”齐桓公思考了一会儿,觉得这个计划很不错。

不管晋国再攻打刑国,刑国派来的使者不管如何求救,齐国总是找理由推脱。

解析:晋国攻打刑国,刑国和齐国是盟友关系,盟友关系得救,但是怎么救,救的时机,这里面却有着深厚的权谋学问。

咱们做三种假设,看看齐国前中后救刑国走出的效果和利益分析推理:

一、攻打前去救

提前得到消息,随增加精兵赶赴刑国,在齐国震慑下,晋国退兵,虽然矛盾消失在萌芽状态,齐国却捞不到什么好处。

二、攻打中去救

晋国攻打刑国中,齐国去求刑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退了晋国军队,齐国得不偿失。

三。亡国后去救

晋国已经吞并刑国,一个大国吞并一个小国后是需要慢慢消化和静养的,战争带来国力上的消耗是短期内恢复不了的。

这时候齐国再出手,风险小,代价低,收益高。

所以鲍叔牙和齐桓公做权衡后选择了第三种。

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绝不是运气使然,是对每走一步棋的深思熟虑,是对时局的精准把控,是对利弊的权衡的结果。

不管什么时候,人都需要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对于别人的求助,先考虑自我风险代价和收益才是关键。如何既能低风险,最小的代价达到更高的实际利益,还能博得美名并且落对方个人情才是权谋学的精髓。


上一篇:鸭[七绝(三韵通押)]
下一篇:怎么利用身份证号码验错公式检测录入的身份证号码是否正确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