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读的第22本书
1
王小波,一手常识,一手理性。最近拜读了他的《万寿寺》,是一部典型的后现实主义作品,我也是第一次读这种类型的小说。
全文耗时5时40分。
读这篇文章,好似在一个巨大的迷宫中之中,或左或右,或前或后,不停的找寻出口。
又好似一个细胞,不停的在分裂,新分裂出的细胞又开始分裂,但每次分裂的细胞优势独立的个体,个性鲜明,与其他完全不同。
2
贯穿全文的《暗店街》这本小说是法国作家莫迪阿诺写的一个主人失忆的故事和杨巨元的《红线传》。
《万寿寺》就是故事类的模仿,以主人公王二的遭遇和唐代传奇人物薛嵩、红线的遭遇古今交错,讲述了关于现在、过去、自我、记忆,穿越时空和地域的故事。
叙述者“我”是北京万寿寺历史研究所里的研究员,撰写有关唐朝时湘西节度使薛嵩与当地苗女红线的小说。
借助“我”失忆这一特殊情境,出院后返回万寿寺阅读、修订并续写小说手稿《红线传》这个情节简单的唐传奇多次的改写。
以借古喻今的手法,自由奔放的想象力,收放自如的叙述技巧,构筑了一个虚拟、魔幻、诡异的时空世界。
打破传统小说情节的线性叙事结构,使用了现代手法,时空错乱和从多种不同的假设开头的“并行叙事”,使他的叙事完全脱离了叙事规则。
认为世界北非整体有序,等级分明,而是碎片化,自由且不确定化。
在他的叙述下,手稿、现实、幻想的界限被打破,一切都化为碎片,却又都反映着作者思索的模样,是他的内心世界的混沌外化。
以幽默直白的方式,来描写爱和性,情和仇,其中夹杂着恐怖故事,以及推理小说,还有一些怪诞的方式,将目前可悲的思考方式讽刺得一文不值。
冲击现代人的内心,追求一种思想上的自由是如此的难能可贵。
其中描写万寿寺中的领导对周围的“屎山”环境无动于衷,反倒对主人公要去清理屎山的行为求全责备。
暗以讽刺,已显示教条阐述历史,犹如口含黄连木般苦涩。
薛嵩为了爱情已经能与整个高塔所代表的制度与文化宣战,他的胜利也代表了美与爱之信仰的胜利。
另外他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由派和学术派也在小说中暗喻。
王小波生前最后一封邮件是发给在美国的刘晓阳的,内容是告诉他自己要出一本杂文集。
邮件中写道:“我正在出一本杂文集,名为《沉默的大多数》。
大概意思是说:自从我辈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
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
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第二天,王小波便去世了。
《万寿寺》中把自由派与学术派,以戏剧化,夸张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老妓女是属于学院派,严谨,认真,正统、有很多的清规戒律,虚伪的道德君子,努力追求真善美。
小妓女则是自由派,主张自由奔放,回归自然,率性而为,偶像派,但是缺乏自我意识。
红线也是自由派,但是和小妓女不同,她有着独立意识。
人生在世不管做什么事,总该有所追求,但是回归自然也不是什么坏事。
以此展现了作者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性格的独到解析,同时影射了当代的现实弊病。
3
“我”毕竟不是薛嵩,生活毕竟不是小说。小说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人物终会贯通为:
长安城里的一切已经结束。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尽管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尽管梦想在与现实的对峙中挣扎。
但读《万寿寺》,让我觉得原来生命也可以这样,让体会到了生命的真意:
敢于无视现实对生活的条条框框,勇于创造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并在对美与俗的不懈追求中获得真正的平衡。
所谓的真实,就是这样令人无可奈何的庸俗。
生活有多种可能性,你去上班,去挣钱,去幻想,去天马星空,去恋爱,去养家糊口,在什么时候去做什么事情,按照世俗的约定,过完自己的一生。
我们也可以别的方向来看,我们不可能一直庸俗着,上班挣钱,恋爱糊口,拿出自己的创造力,专心致志的做好一件事情。
哪怕是短暂的诗意,不也是一种美好的人生吗?
所以,王小波感慨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可能这就是我读完《万寿寺》这篇小说的一点收获。
【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书?
关注我:读书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