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幸福 79岁的王光如快乐似少年
作者:郝小学 李凤梅 北洋君
68年前1954年的5月1日,首都各界群众举行了盛大的游行活动,庆祝国际劳动节,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
也就是在这一天,北京市东单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小姑娘王光如的命运,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照片上从左到右,依次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毕业照
10岁的王光如扎着两条麻花辫,
忽闪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和一位小男孩一起,
代表全国少先队员登上天安门城楼,
把鲜花献给了毛主席。
后来毛泽东提出“不要只给我一个人献花嘛”,
由此王光如和刘春延成为在天安门上
给毛主席献花的最后一对少先队员。
那是一个历史的瞬间,
但对王光如来说,是留存在内心的永恒。
她并未把这段特殊的历史当作光环,
而是珍藏在心中,时刻鞭策自己,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做一个心有阳光,纯真、善良的人。
68年后,耄耋之年的王光如依旧灿烂地笑着,
岁月,并未带走她当年的纯真。
嘴角眼角的笑,还是那样灿烂……
在石家庄这座城市住了50年,
她在这里生儿育女,
过着平淡但很幸福的生活。
今天,郝小学李凤梅夫妇在特型演员陈钊先生的引荐下来到老人位于和平西路的家里,
听她讲述了那段“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岁月……
一、生在北京城的书香门第
▲王光如说,身上这件黑色的拷纱中式上衣,是母亲爱穿的
还未敲门,王光如老师就先打开了门:
“听到了说话的声音,我猜就是你们来了!”
她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如沐春风,这是她给人的第一感觉。
退休时,王光如已经是中国民主建国会河北省委秘书长,
但她一直居住在一座老旧的单位宿舍里,
空间虽然局促却收拾得妥帖,温暖又温馨。
王光如爽朗地说:“我特意买了红色的新衣服,迎接你们的到来。”老人家的认真、讲究令人肃然起敬。
餐厅和卧室的花瓶里插着勿忘我,
她说,花是给我的老伴儿的,
他属龙,我们家有很多龙的纪念品,
说着,她拿出天天挂在身上心形的情侣照和龙饰品让我们看,
我和花儿、龙,一直陪着他……
▲卧室的这个角落是留给丈夫的,花瓶里的玫瑰是送给丈夫的礼物
自从老伴在2009年病逝后,她一个人生活在这里。
每天听听音乐看看书
中午午睡一会儿,稍后喝个下午茶。
▲王光如全家福(下排:父亲、母亲,上排左起:二哥、大哥、三哥,中排左起:姐姐、大嫂、光如)
上世纪40年代,王光如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从事外文翻译工作。她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格外受到宠爱。
▲上幼儿园时的王光如
她的家庭氛围很宽松,加上良好的物质条件,王光如从小就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父亲一生好学、勤奋、敬业、淡泊名利;母亲是大家闺秀,端庄、美丽、能干。
诗书继世,忠厚传家,这个家庭就像是理想的范本,这为王光如的人生态度打下了基本的底色。
上幼儿园的时候,王光如对父亲说:“我长大想当老师!”父亲便给她买了一块儿小玻璃黑板,一盒白粉笔、一盒彩色粉笔,还有一个小圆板擦。她会像老师一样,用两个小卡子别住头发,煞有介事地当起“小老师”。
▲王光如父母钻石婚纪念照
她在老北京的胡同里,跳皮筋、捉迷藏、骑自行车……度过了快乐无忧的童年。在一群孩子当中,她或许不是最漂亮的一个,却是笑得最甜、最纯、最灿烂的一个。
没有想到的是,这纯净灿烂的笑有一天给她带来了好运。
二、“检查卫生”的叔叔阿姨看上了她
1954年4月前后,
学校说要有人来检查卫生。
王光如和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
在家洗了头发,剪了指甲。
来的是几位叔叔阿姨,
奇怪的是,他们并不十分认真地检查卫生,
却对每个小学生很感兴趣。
天真爱笑、活泼大方的王光如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王光如曾拍过一张捧着鲜花的照片,大家都说,似乎冥冥之中已有注定
不久后,王光如被学校总辅导员带着
去中山公园参加北京市少先队活动。
她和从各校挑选出来的少先队员一起
唱歌、跳舞、偷白薯(类似“丢手绢”的游戏)……
活动结束后,
王光如和另外5个小朋友被单独带到一边,
分成三组配对拍照,
她和北京军区八一学校的刘春延一起拍了照。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
王光如记得经常有团市委的老师带她出去玩,还带她和刘春延去做新衣服、买新皮鞋。
▲王光如和刘春延站在少先队员仪仗队前准备鲜花
当时她和父母并不知道原因。正上中学并担任团干部的姐姐说:有可能是挑选给毛主席献花的少先队员呢。于是全家兴奋起来,千叮咛万嘱咐,希望王光如不要感冒发烧。
4月30日,王光如和刘春延被分别从学校接到团市委。此时才正式得知,他们的确被选中代表全国少年儿童登上天安门给毛主席献花。小姑娘王光如兴奋得久久不能平静。
三、我把献花献给毛主席
1954年5月1日,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彩旗飘扬,人群涌动。10时整,礼炮齐鸣,群众游行正式开始。
王光如和刘春延手捧着银纸包裹的鲜花,
在千万双目光的注视下,
穿过金水桥,向天安门城楼跑去……
终于见到了毛主席,她举手敬队礼,
把鲜花郑重地献给了主席。
毛主席高兴地接过鲜花,
把她俩搂在怀里,亲切地问:
“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念几年级?在哪个学校上学呀?”
随后,毛主席又问:“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呢?”
刘春延回答:“我要当解放军,当海军。”
“我长大后要当教师!”王光如认真地回答道。
毛主席开心地笑了:“好!好!无论做什么,现在都要好好学习。”
随后,毛主席领着他们走到天安门城楼的扶栏前,俯瞰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直至庆典结束。
因为这件事,王光如和刘春延还登上了1954年6月《人民画报》的封面。
40年后,王光如和刘春延相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所有往事仿佛就在不久前。
四、不骄傲 平凡不平庸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1955年,新中国第一部儿童影片《祖国的花朵》诞生,其主题歌《让我们荡起双桨》传唱至今。
王光如因为那不寻常的经历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她开始担任少先队各种活动的司仪,并被导演苏里选中出演电影《祖国的花朵》。
后来,她又主演了故事片《皮包》,这是一部儿童反特片,讲述的是三名小学生与偷走机密皮包的特务斗智斗勇的故事。
那时候,王光如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名人,不仅拍电影,还有很多人给她写信。信件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还有志愿军战士。她知道,大家对她的喜爱,来自对毛主席的热爱,他们嘱咐王光如好好学习。王光如在哥哥姐姐的帮助下一一回信。
“不要骄傲啊!”老师和父母的叮咛时常在耳边响起。她把那段经历当作鞭策,一直低调做人脚踏实地努力到今天。
在家庭的影响下,
王光如没有从此走向演员明星的道路,
而是踏实求学,一步一个脚印成长着。
先是从北京市女一中保送到清华附中,
最终考进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光如(右二)在邯郸市仪表厂
毕业后,王光如分配到邯郸市仪表厂,
后调到石家庄飞机制造厂,
曾担任石家庄飞机制造公司技工学校校长。
退休的职务是中国民主建国会河北省委员会秘书长,给毛主席献花一事,她很少向人提起。
五、一见钟情 爱了43年
▲这张照片拍摄于2009年,王光如和丈夫张国政穿上情侣衫拍的照片。这一年是他们结婚四十周年红宝石婚纪念。可也是在这一年,丈夫因病离开了她……
光阴改变了王光如年少的容颜,却始终没有改变她单纯开朗的性格和阳光灿烂的笑容。
王光如说:其实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变化小,从出生到现在都过得很平顺,即使有坎坷特别是经济十分拮据的时候,也从没觉得日子苦。而这一切,都因为丈夫,这个爱了她一辈子,宠了她一辈子的男人……
尽管丈夫已经走了十三年,提起他,王光如一脸的幸福,嘴角荡漾着笑,眼睛里闪着泪光。仿佛这些年来,丈夫从未离开过……
问起王光如是怎么与丈夫相恋的,她含笑着说:“我们相识纯属偶然,那是1967年的1月,空军第一研究所派人到北航搞军训,张国政分到我们班,我们都叫他张排长……”
笑容甜美的她跟英俊帅气的他一见钟情……
1970年(农历1969年年底)两人结婚。丈夫的老家在河南南阳地区的农村,王光如没想过条件有多艰苦,即使是没水没电坐牛车,山路崎岖,她也高高兴兴无怨无悔!
“我这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和幸运是,没有经过选择就嫁给了他,幸福了几十年。”王光如说道。
▲王光如和她的丈夫、子女
1968年,张国政随研究所去了黑龙江空军五七干校。临分别时,两人在北京的中国照相馆拍下了这张洋溢着幸福笑容的照片。(下图)
两年后的1970年,尽管身处异地远隔几千里,他们结婚了!
幸运的是,1972年张国政调到位于石家庄的空军四航校,河北省上马飞机制造,王光如也从邯郸调到了石家庄,他们终于在石家庄团聚。两年后,丈夫转业到王光如所在的飞机制造厂,他们有了可爱的女儿,1979年他们又有了儿子。
▲一家四口在石家庄长虹照相馆留影
再后来,1999年有了外孙女、2007年有了孙子,一转眼,50年都过去了,子孙满堂一家温馨。
王光如眼中的丈夫,做人诚实守信、忠厚善良。她说:“我们性格互补,彼此欣赏。我喜欢他坚定果断,处理问题沉稳灵活;他喜欢我性格活泼,纯真开朗。我俩亦师亦友亦兄妹,成为生活的依靠灵魂的伴侣。”
他们是有名的恩爱夫妻,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承德避暑山庄,朋友拍下了他们对视一笑的照片,王光如说这是“最美的笑”。
其实,这样的照片还有很多。在大连:
在四川:
如今,她每年都会和同学、闺蜜、忘年交一起旅行。她还会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去做志愿者,过着充实的生活。
2012年,是丈夫去世三周年,也是丈夫的本命年。她整理了自己几十年的照片和随笔,在朋友的帮助下做成了厚厚一本的书。翻开这本《心语》,就像一部放映机,一段如歌的岁月娓娓道来……
五、因为爱情 不会轻易悲伤
爱的滋养
王光如写给丈夫的信
国政:今天,泪水的咸伴着忆想回味的甜,把2009年3月11日我当时心里甜蜜的感觉说给你听——
那天,我站在路边吃着烤红薯,你提着刚买的菜在我身旁,我俩离得很近,一种甜蜜的感觉涌心上……
多少次,你春天骑车带我到郊外闻青苗香、看满枝花,夏天买来冰棍看着我美美吃下,秋天牵着我手逛公园学跳舞,冬天举着糖葫芦走回家。
多少次,我故意睡觉不盖好被,就等你来掖被角爱听你唠叨:“一辈子了,连被都盖不好。”我闭着眼睛偷偷笑。
多少次我故意赖床叫也不起,非要你蜻蜓点水亲一口说声:“好了,看把你娇的。”我立刻不用催就下地。
无数次,我下班仰望自家的窗口和阳台,总有熟悉的身影暖暖的灯光在等待,一进门看见香喷喷的两菜一汤,没坐下就跟你有说不完的话。
常听说,婚姻难得保鲜,过起来就是柴米油盐,可我俩温情早已贯穿每一天。
常听说夫妻搭帮过日子有惯性,可我从不习以为常,总被感动。只是没说出“我爱你”,爱只融在生活点滴中。
小时候,我蜜罐里出生长大,老师说我长得不是最好看但最甜,才被选上给毛主席鲜花,甜蜜带来福气伴我长大。
成家后,没有儿时的坐享其成,但生活从不缺少蜜甜,共同营造安乐窝生儿育女,我俩相互有太多的依恋……
我站在路边吃着烤红薯,你在身旁,我俩脸对脸甜甜地笑……
爱妻光如2010年6月
(摘自《心语》)
因为爱情,怎么会有沧桑,
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
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
所以一切都还是幸福的模样……
王光如说:丈夫走得很突然也很安然,
他走的时候并不遗憾,我们相爱了一辈子,
活着的时候每天都很快乐,
孙女长大了,孙子也会叫爷爷了……
他们一起走过了春夏,又走过秋冬,
用最朴素纯真的爱,
把生活的每一天都过成了,
爱情的模样……
▲王光如在微信里写道:
阳台的花静静地开,伴着我俩暖暖地生活……
我们也一起祝福王光如女士
带着这一抹最灿烂的笑,健康、快乐~
这位昔日给毛主席献花的小女孩,
从万众瞩目到回归平凡,
她踏实谦虚,真诚生活!
她与丈夫用彼此的欣赏与呵护,
把43年平平淡淡的每一天
都过成了爱情的模样。
即便是丈夫离开后的日子,
坚强的她仍以一贯灿烂的笑容,
感受着生活的热度。
她恬静、真诚、坚韧的品质和态度,
值得我们为她点赞!
六、真挚祝福 灿烂如初
甜美的声音,无皱纹红润的脸庞,会笑的明亮眼睛,
要不是她头上白发显露,你根本猜不出老太太的真实年龄。
老人家的笑容天下难寻!记忆深刻!
这是她非常值得骄傲,参加公益活动的集册
这是她在公益活动中荣获的奖杯
这位耄耋之年、热爱生活的老者是位才女,不仅桃李满天下,闲暇时还创作很多诗篇、感言,收录在《心语》中。
从她居住的旧屋走出,陈钊先生与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的院士们特意安排了一次联谊会。
何永利名作家送上自己的专著
冯栋樑、高爱华、王昆、颜帅名书画家呈送了墨宝
高素芬为“老太太”佩戴上文学院的徽章
郝小学、李凤梅用相机记录下这甜美、温馨的瞬间
快乐如少年的她在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上,分别签名留作与朋友们的纪念。
热烈的氛围里,《让我们荡起双桨》脱口而出,回荡在耳边,陶醉在心里,
道出诚挚的祝福,同享幸福的生活!
本次采访到这位德高望重、精神矍铄的老者,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她的低调、平易近人,平淡是真的活法,对爱情的忠贞,对家庭、对同志的呵护与关爱,令我感动,受益匪浅,特作七律《祝王光如灿烂若初》藏头诗一首,以纪念。
祝 福话语礼书呈,王 府风姿才女惊。
光 眼圆睁献花者,如 珠盘至扮屏星。
灿 然一笑倾人界,烂 漫多情悟宝生。
若 有来因仍爱政,初 心不改感仙灵。
【王光如简历】
王光如,河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中国民主建国会河北省委原秘书长。1944年王光如出生于北京,就读于北京新鲜胡同小学、北京女一中、清华附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4年5月1日,王光如和刘春延代表全国少先队员,在天安门城楼向毛主席敬献鲜花。
1954年6月“人民画报”中英文版第六期封面人物:王光如、刘春延。
1954年11月,王光如出演电影“祖国的花朵”。
1956年,王光如主演电影“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