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荆轲刺秦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武艺差吗?真实一开始就错了

荆轲刺杀秦王嬴政,是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一次刺杀事件,如果刺杀成功,有可能会改变历史,但可惜的是,荆轲刺秦以失败告终,作为刺客的荆轲,其实非常明白,无论刺杀秦王是否成功,他都不可能活着回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是荆轲在出发之前唱的歌,歌声非常悲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明了这一次有去无回的刺杀,这是抱着必死的心态,从荆轲刺秦的整个过程来看,荆轲的心态状态是非常稳定的,他为了完成任务,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荆轲凭借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见到了当时的秦王嬴政,这一年嬴政已经32岁了,早已经亲政多年,并且秦王嬴政统一天下的战争已经拉开了序幕,此时的韩国已经灭亡,赵国刚刚投降,其余四国也是危在旦夕。

荆轲

荆轲刺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与荆轲一同刺秦的秦舞阳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因为害怕而导致身体不受控制,原本两个人合作的刺秦,因为秦舞阳的退缩而变成了荆轲一个人的独角戏,行刺秦王的难度成倍增加。

原来的计划是:荆轲拿着樊於期的首级,秦舞阳捧着督亢地图,因为刺杀秦王的匕首是藏在地图中的,从这样的安排来看,荆轲是负责控制秦王的,秦舞阳是负责拿出匕首配合荆轲的,现在所有的任务得由荆轲一人完成,这无疑为失败埋下了伏笔。

荆轲面见秦王时,先把樊於期的首级拿给秦王看,取得秦王的信任,然后慢慢打开督亢地图,燕国最富庶的地图慢慢地展现在秦王嬴政面前,地图的最后藏着一把淬有剧毒的徐夫人匕首,当地图展示将要结束时,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朝秦王刺去。

荆轲刺秦

千钧一发之际,秦王嬴政出于本能挣脱了荆轲的左手,连衣袖都被扯断,荆轲拿着匕首追向秦王,秦王想要拔出随身佩带的长剑,但由于剑太长,当时又着急,心又慌,长剑没有拔出来,荆轲扑过来时,秦王只能转身逃走,并围着大殿上的柱子转圈。

这一幕发生得相当突然,整个过程也就是几秒钟时间,殿下的大臣和士兵都没有反应过来,秦王只顾着逃命也来不及呼救,就这样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在大殿之上,拿着匕首的荆轲追着秦王跑了几圈,却一直没能刺杀秦王。

关键时刻秦国的医生夏无且把手中治病的医袋掷向了荆轲,让荆轲分了神,一边大臣都在喊:大王请用背负着剑,就能拔出来了。秦王反应相当快,趁着荆轲分神的机会,拔出了长剑,一剑斩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在地上,把手中有毒的匕首掷向秦王做最后一击。

荆轲刺杀秦王失败

秦王很轻松地躲过了荆轲的最后一击,并且再次上前挥剑斩向荆轲,一次斩断了荆轲五个指,很快大殿之下的武士上前斩杀了荆轲,轰轰烈烈的刺秦行动失败了,荆轲血溅当场,那么问题来了,荆轲刺杀秦王,为什么会失败?

是荆轲的武艺太差吗?

当然不是,荆轲是剑客,剑术高明,经常与人一起讨论剑术,曾经与战国末期著名的剑客宗师盖聂讨论剑术,荆轲的性格沉稳冷静,不喜欢与人争执,即使被人呵斥,也是默不作声离开,此外,荆轲刺秦还占有意外的先机,秦王并不知道荆轲敢行刺他,毕竟行刺一国之君的事在战国无疑是非常胆大的事,没有哪个刺客敢这么做。

《战国策 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jī)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这是荆轲临死前说的话,人之将死,其言也真。荆轲刺秦失败,用他自己的话说:其实是想活捉秦王,然后逼迫秦王拿到约契以回报燕太子丹。

太子丹

也就是说荆轲有机会杀死秦王的,要知道那把徐夫人匕首可有剧毒,只需要割破一点皮肤,就会因为中毒而死,当图穷匕现时,荆轲完全可以不需要抓住秦王的衣袖,只需要拿出匕首致命一击,就能击杀秦王,但荆轲左手却去抓秦王的衣袖,这是一个劫持的动作。

众所周知,劫持一个人比杀死一个人要难得多,杀死秦王可以出其不意,劫持秦王首先得控制秦王,左手抓秦王衣袖,右手拿匕首可以放在秦王脖子上,这样就能劫持秦王,荆轲选择了难度最大的劫持,原本秦舞阳失去配合之后,荆轲的难度就大了一倍,却还想着劫持,他忘记了成功的几率非常低。

但这只是荆轲失败的表面原因,他失败的真正原因是:荆轲行刺秦王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失败的策划。

荆轲只是个刺客,真正推动荆轲刺秦的是燕太子丹,太子丹才是幕后的主谋,他的目的是想借行刺秦王来保全或者延缓燕国被灭亡的命运。

荆轲刺秦事件从一开始就错了

燕太子丹曾经向荆轲说过刺杀秦王的前因后果,太子丹估计燕国的军事力量无法抵御秦军,而此时的天下又无法合纵连横,他只想派出刺客到秦国去劫持秦王,然后逼迫秦王归还侵占原六国的土地,太子丹还列举了曹沫劫持齐桓公的故事。

太子丹还说如果不能劫持秦王,趁这个机会杀死秦王,让秦国发生内乱,让秦国君臣相互猜忌,趁这个机会,就能重新联合六国,合力打败秦国,这就是太子丹策划行刺秦王的前因后果,也是荆轲刺杀秦王的最高战略思想。

太子丹最优先的计划是劫持秦王,如果不能劫持,才是杀死秦王,这个战略思想是有很大问题的,派出刺客到秦国宫殿当着所有臣民的面杀秦王,这件事光是想想就知道有多难了,还想着劫持秦王,那几乎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太子丹不可能达到目的

退一万步讲,就算荆轲能够成功劫持秦王,他能逼秦王归还天下的土地吗?在战争中打不过秦国,能够在一场劫持事件中战胜秦国吗?根本不能,秦王就算当场答应荆轲,只要摆脱了荆轲的控制,随时可以反悔的,荆轲不可能无限地控制秦王,况且荆轲一个人身在秦国,处于秦人的重重包围之中,怎么可能达到目的呢?

那么荆轲杀死秦王能达到目的吗?

其实也不能,此时的秦王嬴政已经32岁,正是壮年,就算荆轲杀死了秦王嬴政,秦国就会陷入内乱吗?并不一定,秦国的强大的不是靠国君个人能力强大,而是靠商鞅变法,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制度,制度约束着秦国的方方面面,让秦国成为一个靠法制来管理的诸侯国。

秦国可以没有强大的国君,但是不能没有商鞅之法,当年秦惠文王杀死商鞅时,都没有废除变法,秦国国君已经认识到变法是秦国强大的根源,并将变法彻底地实施,成为秦人生活的依据,溶入了秦人的血液之中,是很难更改的。

即使秦王被杀,秦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秦国灭亡东方六国的战争不可能因为秦王被杀而停止,秦国会很快选出来一个新的秦王,新秦王继续变法图强,继续进行统一天下的战争,天下仍然会归于一统,这是大势所趋,是很难更改的。

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

也许秦王被杀会延缓秦国统一天下的时间,但绝对不可能阻止,当时秦国统一天下的形势非常明显了,韩国与赵国被灭,楚国被打得抬不起头,魏国、燕国在苟延残喘,齐国则被秦国收买,一片和谐毫无危机感,六国被灭只是时间问题,根本改变不了结局。

燕太子丹策划的行刺事件从头到尾就是一个错误,根本不可能改变天下局势,在战场上打不赢的,不可能靠一次行刺事件就能逆转,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军事的强大靠的是制度,而不是暗杀,虽然政治上历来就有暗杀行为,但在当时的环境来看,行刺几乎不可能改变什么。

所以说燕太子丹所策划的行刺秦王事件从一开始就错了,荆轲刺秦是不可能达到太子丹的政治目的,只会让燕国灭亡更快。


上一篇:刘备得卧龙和凤雏,为何不能得天下?
下一篇:荷坊,一段凝固的历史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